”王家疃村村支書李向君說。
在中山火炬(陽西)產業轉移工業園,目前已聚集從大豆、鹽、糖等調味品生產原材料到玻璃容器、紙板包裝等上下遊配套企業。數據顯示,2022年前5月,該園區規上企業工業總產值約21億元,其中調味品企業產值約13.5億元。
圖為陽帆公司微生物製曲車間孫秋霞攝“上下遊產業聚集在園區,可以為我們提供生產原料、包裝材料等一站式就近配套,降低企業生產成本。”廣東美味源香料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美味源”)常務副總裁袁思強說。美味源2005年落戶中山火炬(陽西)產業轉移工業園,是最早入駐該園區的企業之一,主要生產食品添加劑、食品用香精等,目前有粉體、膏體、液體和醬體四條生產線。
據了解,美味源一期、二期項目加起來年產量達到1萬噸,產值達到2.3億元左右。第三期項目主要做蠔油和蠔汁,有1萬平方米的車間,設計年產量2萬噸,預計今年投產。
圖為陽帆公司露天發酵場孫秋霞攝“我們是調味品上遊企業,原來給罐頭廠等生產定製化產品,但市場空間有限。
去年我們快速轉型,跟一些大企業合作開發預製菜,同時瞄準消費終端市場,線上銷售袋裝醬料產品。中國考古學正進入一個黃金時代,通過一代又一代考古人的努力,越來越多不同時期的重要文化遺存不斷被發現和發掘,同時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,也越來越體現在對考古背後中華文化遺產的熱愛和關注上。
但在“考古熱”不斷升溫的當下,在沒有考古依據的情況下,一些地方為塑造所謂“第一”“最早”“發源地”,在傳播中一味拔高、誇大價值,也給考古人帶來了不少壓力。如不少地方為爭“孫悟空故裏”,紛紛組織力量“向考古要證據”。
新中國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導者和組織者、中國現代考古學的奠基人之一的夏鼐,曾提出對考古的要求,其中一條便是實事求是,要求大家從田野考古的實踐出發,嚴肅謹慎地分析、研究問題,切忌缺乏可靠根據的妄加推論。考古是科學而非文學,更非玄學,否則不但無法傳播曆史文化,也會讓人們無法正確認知現代與曆史,最終受到傷害的是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。
(作者:豐都縣)